世界卫生组织心理卫生处指出:“学校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最适宜的场所,学校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技巧,并通过特殊问题的干预和心理咨询,转变学生的行为。”1994年,国家教委明文规定:“中小学在活动课、科教文化活动中每周要有0.5课时用于健康教育。”重点抓好以下工作:
1.开展形式多样,生动活泼的心理健康教育。学校要采用开设健康教育课或讲座,利用广播、电视、录像、黑板报等宣传工具,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知识要求,让学生从多角度、多场合接受心理健康教育。
2.开展心理咨询,重视心理咨询教师的培养。中学应设立心理咨询室、心理咨询热线电话、心理咨询信箱,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,不断提高学生心理素质。学校要舍得投资,用于心理咨询教师的培训。培训应课程化,要学习心理咨询理论与技巧、心理辅导概论、心理卫生学、心理测量学、发展心理学等专门课程。
3.通过各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。
4.利用体育手段促进学生心理健康。
5.以心理健康教育科研为先导。
6.改革师范教育课程设置,使未来的中学教师承担起维护和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的任务。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